江南镇位于桐庐县东部,北滨富春江,东接富阳市,距杭州
主要做法
该镇始终坚持把规范和完善平台建设作为保证远教设备正常运转和作用发挥的前提和基础,建立健全远程教育“1234”工作机制。
1.建立一块远程教育学习阵地。投入资金100多万元,改善行政村办公条件。严格按照“六个一”标准对站点硬件设施进行配套,做到远教站点“四个有”,即有专人负责、有站点牌子、有管理制度,有专门场地,占住了农村这块“红色阵地”。
2.构建两个远程教育管理网络。一是构建组织领导网络,落实分管领导包片、驻村干部包村责任制;村一级由村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二是构建管理服务网络,站点管理实行AB岗制管理,A岗由大学生村官负责,B岗由村干部负责,形成了专职管理员—大学生村官—村级管理员三级式站点管理服务网络。
3.落实三项远程教育学用制度。一是落实学习制度。认真做好省、市远程办每次“直播课堂”的组织收看工作和定期播放工作。二是落实督查制度。定期检查课件存储量、设备安全防护、学习台帐资料,确保每个站点正常运转。三是落实考核制度。重点考核站点的组织领导、队伍建设、落实措施及运行、管理和组织教学情况。将考核结果作为村级党组织工作实绩和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4.搭建四个远程教育服务平台。一是搭建远程教育便民利民的服务平台。切实发挥远程教育站点“一站多用”的特点,为广大农村党员群众提供各种便民服务,让他们获得更多的便利和实惠。二是搭建基层党建工作的教育平台。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加大对农村党员干部政治理论、政策水平、党性观念和思想觉悟等方面的培训,提升党员干部理论水平和思想素质。三是搭建党员干部群众的学用转化平台。通过多种渠道聘请相关专家教授、技术能手、致富能人对群众进行现场教学辅导,让农村党员群众在实践中掌握现代农业新技术,提高学用转化成效。四是搭建党员干部群众的精神文化平台。利用召开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空闲时间及专项工作安排等机会,经常性地为基层党员群众播放群众喜闻乐见的远教节目和优秀影片,不断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基本成效
一是突出政策宣讲,党员干部受到教育,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一方面,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党教课件优势,全镇各站点累计为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开展专题培训180余次,成功举办两期“江南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对246名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了集中培训;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干部管理更加民主、政策更加熟悉,对新农村的建设更加有方向、有举措。同时,通过学习,村民民主监督意识进一步增强。
二是突出创业致富,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群众生活品质更加提升。将远教与农民素质培训相结合,组织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观看远教教育学习各种新型农业科学技术、实用技能等,通过网络下载相关课件资料,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同时积极邀请县远教专家服务队专家到村实地培训。2011年,该镇通过远教平台共培训农民2303人次,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8年的8744元,上升到2011年的12400元。
三是突出成果转化,农村经济得到发展,远教作用发挥更加明显。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培训基地的作用,结合地方产业特点,建立远程教育教学实践基地,把教学重点转移到果园、养殖点、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巩固和深化了教学效果。近年来,该镇先后成功创建省级远程教育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双示范点1个、省级五好学用示范点1个、市级五好学用示范点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