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委组织部统一部署,市“双百”工程赴桐庐挂职的城建、环保、卫生等系统12名专业技术人员已于
一是科学设岗“走”一遍。根据市委组织部的安排,前期我县对各乡镇和相关职能部门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情况开展了细致的摸底,对中心乡镇和城建、教育、卫生等部门多次进行走访调研,根据实际情况遴选上报目前我县人才最紧缺的20余个专业技术岗位,在多次与市委组织部和拱墅区、滨江区协商基础上,确定来我县挂职锻炼的20名专业技术人员,并根据每人专业优势设置岗位、分配工作。比如,市城建科研院副院长王伟冰同志对城市规划方面有较强的专业特长和丰富的经验,挂职我县城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副主任将为我县建设“中国最美县城”提供积极的指导。市环境监察支队佟强同志从事环境监测和保护等工作多年,挂职“石材之乡”钟山乡乡长助理将对当地石材行业环保整治提供有效的帮助。市旅游集散中心的张衡同志挂职瑶琳镇镇长助理,能利用旅游行业多年经验和资源,为当地旅游发展提出新的思路和举措。
二是工作之初“扶”一程。上任之初,县委组织部牵头召开赴桐庐挂职专业技术人员欢迎会,详细介绍桐庐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并邀请挂职人员所在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介绍挂职单位基本情况。挂职人员到岗后,由接收单位安排组织书记作为工作助手,引导挂职人员熟悉工作内容和环境,帮助其尽快转换角色、融入工作。如挂职分水镇党委委员的蒋征波同志,结合我县正在开展的“基层走亲”活动,第一个月就带上笔记本和乡镇组织书记走遍了辖区26个行政村,填写情况反馈表80余份,记录了超过5000字的“民情日记”。市农村能源办公室虞益江同志挂职的莪山乡是杭州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乡,正在开展“杭州市农村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工程综合示范乡镇”建设。他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和当地干部一起投身到太阳能光电技术推广、沼气池养殖场提升改造等项目规划建设中,不仅摸清了挂职乡镇的基本情况,也为专业发挥找到突破口。
三是发挥特长“带”一片。此次选派的挂职人员都是原单位的技术骨干,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不仅能发挥优势促进我县城建、教育、卫生等领域的发展,还将在本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为我县出谋划策。上任以来,各挂职人员能结合辖区工作实际,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最大限度发挥个人专业特长来做好服务。如挂职凤川街道党工委委员的母安雄同志具有丰富的农业养殖防疫经验,针对辖区花卉种植、蜂产品加工等行业发展迅速的特点,深入田间实地指导,并制定街道科技培训方案,邀请专业师资开展系统培训,有效提升了从业农民的种养水平和防疫管理能力。挂职县卫生系统的张秋玲等四位同志了解桐庐医疗技术和人才不足的现状后,在日常带好“徒弟”的同时,还组织医疗卫生人员赴市区医院开展短期培训,扩大了卫生人才的培养途径。
四是日常管理“推”一把。为了使挂职人员有动力、出实效,我县制定了《杭州市“双百”工程赴桐庐挂职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办法》,对挂职人员日常考勤、学习交流、单位回访等方面做出细致规定。挂职期间,县委组织部还将定期组织挂职人员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每期设定主题举行研讨和考察,开阔挂职人员工作思路,加深对县情县貌的认识和理解。6月底,第一期主题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学习活动将在“风情小镇”阳山畈举行,通过理论探讨和实地考察相结合,为我县城乡统筹发展做好参谋。挂职期间,我县还要求挂职人员结合专业和岗位实际完成1项以上科研任务或课题研究,除市级科研科研项目经费外,县级给予每人3万元以内的科研项目经费,目前课题申报工作已经启动。同时,我县还制定了派出单位回访制度,陆续对挂职人员派出单位开展交流和回访,介绍其在桐庐工作表现情况,共同做好挂职人员的培养和管理。
五是服务关爱“伴”全年。挂职人员到岗前,县委组织部已召集挂职接收乡镇、街道和部门对住宿、餐饮、交通等具体事宜进行布置和协调,全力为挂职人员创造较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便于开展工作,挂职人员住宿均安排在办公地点,由接收单位配套做好水电、网络和基本生活设施。同时,县委组织部还建立了统一的信息交流平台,定期对挂职人员进行走访和慰问,并要求接收单位安排主要领导联系挂职人员,及时了解工作生活情况,协调解决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