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开展公开选拔团县委副书记、乡镇(街道)妇联主席、团(工)委书记工作综述
6月,阳光普照,鲜花满绽。历时一个多月的公开选拔团县委副书记、乡镇(街道)妇联主席、团(工)委书记工作圆满结束。经报名与资格审查、笔试、面试、调研答辩、组织考察、确定拟录用对象、公示等程序,最终从357名考生中脱颖而出的9名新任职干部,满怀激情地奔赴各自岗位,开始用实际行动为建设“中国画城·潇洒桐庐”贡献新力量。
“我们是改革的受益者,我们要珍惜机会,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以踏实的工作作风,优良的工作业绩,接受组织和人民的检验!”上任前,这批朝气蓬勃、勇于开拓的年轻干部下了这样坚定有力的决心和保证。回顾公开选拔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改革创新的精神,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体现了不拘一格选人用人的导向。
青春力量 梯队培养
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实现领导班子更替有序、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我县始终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作为落实全市“五个一百”年轻干部培养动态常量目标任务的重要举措,本次公开选拔共推出包括团县委副书记、乡镇(街道)妇联主席、团(工)委书记等9个职位,其中,团县委副书记、乡镇(街道)妇联主席面向“85后”选拔,团(工)委书记则面向“86后”选拔。如今,9位年轻干部正式上岗,下一步将采取上岗培训、导师带徒等形式,尽快帮助他们适应新岗位、新环境。对于进入考察但未任用的人员将实行跟踪培养,符合后备干部条件的将被列为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这对于实现“选拔一批、发现一批、储备一批”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公开选拔中,每个考生怀揣着梦想,接受组织的考验和挑选,显示出一股强劲的青春力量。在这股力量的较量中,考生的能力、心态、胆识、思路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对于促进自身成长有着莫大的帮助。
“我感觉今天发挥出了自己应有的水平,还是比较满意的。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公选平台,既锻炼了我们年轻人的能力水平,也为我们展示能力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这种形式非常好。”考生徐樟媛说。
考生在非公企业调研团建工作
不拘一格 同台比武
“要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优秀人才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这句话道出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要点所在。何为广开进贤之路?就是要敢于打破传统用人观念的束缚,坚持不拘一格用人才。就公开选拔而言,就是要让不同身份的人拥有平等的机会在公开选拔这一舞台上一展身手,一较高下。
针对年轻干部常规途径脱颖而出较为困难以及体制内选人用人的局限性,此次公开选拔坚持“三个不限”,即“不限身份、不限资历、不限专业”,只要符合干部任用基本条件,年龄27周岁以下、大专及以上学历、实际工作经历满2年的人员均可参加公选,这极大地激发了年轻人的报考热情。在357名考生中,企业员工有45名,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有8名。来自城南街道某企业的职工舒锋,今年26岁,在参加完4月28日的公开选拔笔试后,显得很是兴奋。“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类似的考试,机会难得,整个前期准备和笔试过程都处于又紧张又兴奋的状态。但由于经验不足,可能成绩不会太理想,希望下次还有机会参加这样的选拔。”舒锋的话道出许多考生的心声。
调研答辩 人岗相适
此次公选的9个职位,除团县委副书记职位外,其余8个职位都是乡镇(街道)职位。也就是说,一旦被任用,考生就将奔赴基层一线工作。为能较好地“识准人、用好人”,达到人岗相适的预期效果,此次公选首次增设了调研答辩环节。按照“干什么、考什么”的原则,组织入围人员分职位到开发区及3个乡镇(街道)和下属村(社区)、企业,就非公企业团建、基层妇联、团建工作进行了实地调研,并撰写自主命题的调研报告。
在答辩环节,考生用5分钟时间完成个人陈述后,开始回答评委提问。7名评委均由上级领导、专家担任。评委针对考生的调研报告提出答辩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随后,评委按照考生的陈述表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业务知识水平、工作思路与设想、职位适应度等方面进行独立评分。
“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调研答辩,真有点紧张。从选题到写调研报告,其中的实地调研是最关键的,因为调研报告完全来自现场的分析。我觉得与以往的理论考试相比,调研答辩更加注重发现、解决问题的实践性。”考生孟佳萍在参加完调研答辩时说。
社会各界收看调研答辩直播
阳光选拔 公平公正
无论哪种选拔,确保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始终是关键所在。为确保此次公开选拔的阳光性、透明度,我县采取了多种举措,比如笔试由外地出卷阅卷,面试评委全部外请,并邀请县纪委、“两代表一委员”、新闻媒体全程监督。此外,扩大“两圈”考察范围,对入围考察人选全部实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及个人财产申报,团县委副书记人选还实行财产公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整个答辩过程通过远教新视通现场直播,这在我县公选中尚属首次。5月10日,直播进行中,不但可以直接同步观看每个考生答辩的“战况”,而且当场公布考生成绩,并通过字幕的形式公开。全县乡镇(街道)、机关部门干部通过视频直播观看了答辩,既实现了公选过程的公开透明,又有利于社会的广泛监督。
考生朱晓东得到了81.60分,看到自己的成绩当场公布后,他笑着说:“在公选中通过远教新视通直播,并现场打分,对我们考生来说有压力又有动力,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县人大代表季红卫看完全程直播后,感慨地说:“这次参加公选的都是‘85’后,顶着直播的压力侃侃而谈,现在的年轻人真不得了。”
量化评价 好中选优
为使本次公开选拔更具科学性,在借鉴以往联合公选经验的基础上,我县拟用人选不看一次结果,而是看综合笔试、面试、调研答辩、考察、个人经历等综合量化结果。
如此一来,以量化形式充分体现了考察对象的德才素质和职位匹配性,最大程度地避免了“高分低能”、人为影响等现象发生,做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自然受到考生的欢迎。考生江枫说:“越是细化标准,越是科学。评价干部的标准更具体、更真实,评判的过程更科学、更合理,让考察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和群众认可度。胜之无愧,输之心服。虽然自己没有被录用,但对自己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这要求自己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必须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只有靠平时的点滴积累,才能脱颖而出。”
政以才兴,业以才治。公开选拔,意在广纳贤才,旨在推动发展,重在阳光公正。这次公选,让广大干部认识到,要担当重任,赢得组织和群众的认可,必须靠实力、凭才干、看作风、讲实绩。
考生心语
毕欢:调研答辩让人耳目一新
公选考试既是选人用人的一种遴选方式,也是促进自我不断学习的一个手段。作为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新生事物,很多和我一样未曾经历公选的人在整个过程中还存在着观望态度。但现在回顾这一历程,心中充满了感恩、感激和感动。
和以往的内部竞争上岗相比,这次公选最大的亮点是向全社会公开选拔,也正是因为这个机缘,让我有机会可以参加这次公选。这其中,有两个环节让我印象深刻。首先是笔试,和以前参加的考试相比,这次考试的内容基本上摆脱了死记硬背的局面,或者说题目很活,回答的时候需要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针对性和操作性都很强。如果缺乏应变能力和一定的工作经验,就会比较棘手。
其次是调研答辩让人耳目一新。这次公选为了更全面地考察应试者的能力,首次增加了调研答辩环节。通过实地调研乡镇及下属行政村、企业的团组织情况,而后形成调研报告,再根据调研报告进行抽签答辩,不仅直接考察了考生的能力,也在调研过程中提升了能力。
公选已经结束了,新的岗位新的希望,在积极适应新环境的基础上,我将自加压力,主动进取,努力提升自己。
沈诗华:考生都是朝气蓬勃的“85后”
时间过得很快,到新岗位报到已有数日,再回想起整个公选的情景,依然感觉就在昨日。真的很感谢这次公选,给了我这么一次难得的机会。
我是1987年出生的,和我一起参加此次公选的考生都是年龄和我差不多的“85后”,可谓朝气蓬勃。这凸显了此次公选注重选拔年轻干部的理念。同时,大家也是来自各行各业,有的来自企业,有的是合同工,还有的是大学生村官。这种打破身份界限,拓宽选人渠道的方式大大激发了我们参与的激情。
同时,在整个公选过程中,从发布公告到笔试、面试、调研答辩、组织考察,仅仅一个多月时间。虽然环节多,但时间紧凑,强化了日常积累的意义。也就是说,想要在考期如此短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知识、经验、心态都很重要,这些都来自于平常的积累。
公选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但新的征程已在前方。在感谢组织提供如此优越平台的同时,我也将好好地珍惜这次机遇,踏实苦干、提升能力,做出对得起这个岗位的业绩。
赵丽:体现了“让干得好的人考得好”的理念
从最初的报名、笔试到最后的考察、录用,经过一个多月时间,我县公开选拔团县委副书记、乡镇(街道)妇联主席、团(工)委书记顺利结束。作为公选的参与者、见证者、受益者,回想这一路的历程,我感触颇深。
首先,在考题的设置上,我觉得此次公选体现了“让干得好的人考得好”的理念。值得一提的是调研答辩环节,从实地调研、撰写报告到参与答辩,尽管只有短短三天时间,但让我受益匪浅。调研课题坚持“干什么考什么”,注重人岗相适,紧紧围绕当前我县妇联、团委工作的重点,让我们这些年轻人既感到新鲜又获益颇多,无论是对工作能力的提高还是思维方式的转变,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就拿我来说,此次调研课题主要围绕“美丽庭院”创建工作展开,通过一天的实地调研,不仅对妇联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汲取了所调研村在“美丽庭院”创建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发现了该项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难题,为我下一步更快地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更好地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工作打下了基础。
其次,本次公开选拔促进了人才流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才流动才能保持活力。这项选人用人的新机制,不仅激活了我们年轻人的干事激情,更激活了全县人才这“一池春水”。
公选对于我来说,已不仅仅是一场考试,更是一次学习、交流的机会,是一个展现自我、认识自我、挑战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
赵维:最大的体会在于公选全程公开透明
此次公选中有两个岗位是面向大学生村官招考的,知道这一消息后我心里挺开心的。现在回想起整个过程,不仅是开心,还有感谢,而最大的体会则在于公选全程公开透明,为我们大学生村官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
就拿调研答辩来说,我们大学生村官组被分配到钟山乡进行团委工作实地调研。那天,我们对钟山乡大市村、子胥村进行了实地走访,详细了解相关情况,为写调研报告准备材料。走访的全程,我们认真记笔记,钟山乡政府及村组织没有提供任何纸质材料。
而调研答辩还采取了现场直播的形式,我们按面试规则,进入考场候考。在抽签前,工作人员给我们发放各自的调研报告。报告上没有名字,只有标号。我们按准考证号抽签,并签字确认候考顺序。工作人员将排序好的调研报告,交由考官现场出题,整个过程公开透明。
答辩开始后,面对完全陌生的考官、现场录像的工作人员,我突然自乱阵脚,脑子一片空白,在介绍调研报告时,语言很不流畅,介绍超时,勉强完成答辩。在候考室等待分数的时候心理就预感不好,果不出意外,我得了全场最低分。对于这个分数,我一点也不生气,这是我发挥失常的结果。面试结束后,我所在的村支部书记给我打来了电话,他说他观看了我的答辩情况,答辩中的我实在是太紧张了,这是我此次答辩失败的主要原因,我以后要多多锻炼,争取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