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党建动态
  • 生态是桐庐发展的根基
  • 发布者:超级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04日     浏览:602
  • 一论学习贯彻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

      提起桐庐,人们的脑中总会浮现出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美好画卷。生态是桐庐的名片,更是发展的根基,无论是早已名声在外的制笔产业,还是近年兴起的乡村旅游业,都离不开生态的支撑。

      “十二五”期间,我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紧扣“一个目标、五大桐庐”奋斗方向,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抢抓机遇、苦干实干,经济社会保持健康快速发展。

      开好局,更要守好业。如何进一步拓宽“两山”通道、提高转化实效,既是省市委对桐庐的殷切希望,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此次党代会报告将“生态立县”摆在“三大战略”首位,可见对生态的重视程度。

      “生态立县”就是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这一易碎品、奢侈品,持续建设生态文明,依托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在保护生态中优化要素保障、强化生态产出,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融合共进。

      要实现生态与经济齐飞,就要坚持生态倒逼,加快绿色发展。

      环境治理,要把握“水、土、气”三个关键字。要纵深推进“五水共治”,巩固工作成效,深化重点领域整治,加快实现污水零直排,夯实长效治理基础。同时,要联动实施“治气治土”,加强大气污染源监测分析,加快低小散行业整治和落后产能淘汰,重点推进工业废气、车船尾气、扬尘污染、餐饮油烟治理,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计划,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确保桐庐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

      要持续加强生态保护,巩固提升“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加强“两江”流域生态保护,控制开发强度。逐步建立生态保护补偿、资源有偿使用等制度,健全重点区、敏感区保护举措,筑牢“山水林田湖”生态基础框架,更好发挥森林综合效益,强化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保护。

      环境保护,功在全民。要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发挥村级环保协会等组织作用,开展生态文明进校进企进社区活动,促进生态文明理念转化为全社会自觉行动。

      保护是前提,发展是升华,打开“两山”转化通道,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是实现我县快速发展的关键。要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要求,做深“生态+”文章,在持续优化自然生态系统的同时,着力建设产业生态系统,努力完善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不断提高企业集聚度,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服务业加快发展、农业提质增效,全面打开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同时,要继续优化自然生态系统,立足自然生态优势,高举美丽桐庐大旗,持续擦亮“中国最美县”金字招牌,让更多与桐庐资源禀赋相匹配的优秀企业“不请自来、慕名而来”。

      树木之所以能参天,是因为有牢固的根系,而桐庐的根就是生态。当“生态”的根不断成长与扎实,城乡优势互补、协调融合格局进一步形成,“水碧山青画不如”的风貌更加彰显,桐庐才能真正建设山清水秀民富县强的美丽中国桐庐样本。

     

基层党建 | 干部工作 | 人才工作 | 远程教育

© 版权所有 中共桐庐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