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地图,在普通人眼中是一些不规则的点、线,而在作战的指挥员、战斗员眼里,山是山、水是水、沟是沟、路是路。对当代“铁军”来说,需要一份信息准确而全面的地图。
浙江松阳的一批基层干部,近日远赴三千里外的陕西西安。一周时间里,他们跑了三个县,就做一件事:当老师,手把手教当地干部怎么画“民情地图”。
“民情地图”是松阳在全国的首创,既有手绘地图,也有电脑绘图,被称为服务群众的“百科全书”。从内容看,村情、民情、企情、社情一应俱全,大到村容村貌、产业发展,小到人口数量、年龄身份。也许有人会说,在大数据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信息时代,绘制这样的地图并非难事,而且到底有多大用处也不好说。
其实不然,各类高科技手段对走好群众路线的帮助自然不少,但“键对键”代替不了“面对面”,“指连指”代替不了“手拉手”,绘制这样的“民情地图”值得点赞。
这是一份用脚绘制的地图。干部上门挨家挨户收集准确信息,即便只是拉拉家常,了解了解基本情况,对群众而言都感觉心暖。而且,“民情地图”绘好后,信息经过分类汇总和专业分析,对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很有帮助。有了详实的数据支撑,有了精准的民情坐标,无论是村庄建设、增收致富,还是调解邻里矛盾纠纷,工作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必将增强。因此,无论是从绘制过程来说,还是就实用性而言,“民情地图”传递出浓浓的正能量,是走好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
这是一份用心绘制的地图。只有沉到群众中间,才能准确掌握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才能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如果情况不明,服务群众就做不到有的放矢;如果数字不准,村美民富难免心中无底。一份精心绘制的“民情地图”,既刻在党员干部脚掌上,也映射在群众心中,这才是真正的“心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