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号角已然吹响,经过数月的努力,县城大街小巷遍地开满了“文明之花”。我们的身边,交通参与者的文明出行意识提升了,休闲公园内的文明健身成了新风尚……这一系列的改变都显示出了我们创建文明城市的决心,也展现了创建的成果。而这些成果的展现,离不开党员、志愿者、交警、城管以及你、我、他的点滴努力。即日起,本报推出展现文明创建成果的系列报道——“文明养成记”,用细节证明改变,用成果展现文明。
文明观察员、志愿服务队员、食品安全监督员、交通劝导员、治安巡逻员……在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活动中,69岁的黎振远身份很多,经常出现在各种场所,但对他来说,积极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只是因为自己是一名党员,应该担起这个责任。
“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说起来真令人高兴。”一提到文明创建工作,黎振远就打开了话匣子,语速轻快地说了起来。他喜欢走路,经常往返于富春江二桥,这座桥长度不短,行人在桥上行走时,如果手上拿有杂物,有时为了图方便,就会随手扔进花栏里或者扔入江中。“这样的行为和我们美丽县城的形象很不符,非常影响市容市貌。”黎振远说自从看到这种现象之后,他就多次向相关部门提出意见建议。没想到,就在不久前,当他再次走上这座桥时,发现左右两旁的人行道上已经安装了垃圾箱,方便行走在桥上的市民文明扔投垃圾。“这是一个多好的开端啊,通过安装垃圾桶来引导市民养成好习惯,做文明有礼人,才与文明城市的气质相符。”
当然,我县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这段时间里,市民潜移默化的习惯改变、小区治安环境的逐步改善以及城区生活环境的日益变美都让他很欣喜。“以前还经常有人来反映说自家的自行车、电瓶车被偷了,现在就很少听到了。”黎振远说,因为他本人还是南门社区的楼下书记,所以居民会经常向他们反映各类情况。但自从小区里安装了监控,以及加大治安巡逻力度以后,关于偷盗的反映几乎听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居民们的交口称赞,比如犄角旮旯的卫生死角被清理干净了,小区楼道的杂物被堆放整齐了,楼下乱停车的现象减少了,大家出行更有序了,菜场卫生得到了提升,商家经营也更规范了……在黎振远看来,这些发生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改变,正是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结下的丰硕果实,让居民安全感、幸福感更胜从前。